銀屑病新療法 生物製劑源頭阻發炎

黃思敏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内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銀屑病(Psoriasis)又稱牛皮癬,病人的皮膚表面會出現粗糙紅色的丘疹或斑塊,因為表面有多層銀白色的鱗屑,故稱銀屑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之一。銀屑病屬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不會透過接觸受到傳染。

銀屑病的成因仍然未明,但是家族史、先天基因問題、藥物、嗜煙酒和環境變化等,都可能會致病。除了皮膚發炎和紅腫,大約三成銀屑病人最終會有關節炎如關節疼痛、僵硬,病情嚴重時更會影響活動功能。醫學臨床報告指出,銀屑病嚴重患者比輕度患者患上代謝綜合症的風險更高,這些病症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膽固醇)、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中風)等。

根據國際醫學文獻治療指南,醫生應評估銀屑病的嚴重程度而進行處方治療。針對輕度患者,一般外用藥物(如煤焦油、類固醇、維他命D衍生藥膏)已足夠; 針對中度和嚴重患者,應考慮紫外線治療和系統性治療。紫外燈治療耗時且不便,使用人士不多;而傳統的藥物如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環孢菌素 (cyclosporine)和阿維A (retinoid)等,皆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安全性相對也受到確認; 不過患者須定期覆診並監測其副作用,留意血液細胞指數、肝臟和腎功能等。

雖然銀屑病至今尚未有根治方法,但在控制病情方面仍有新突破。現時治療銀屑病的生物製劑能從源頭阻截發炎細胞,持續使患者得到有效改善。專科醫生亦會針對同時患有關節炎、虹膜發炎(uveitis)、隱性肺癆菌感染、乙或丙型肝炎帶菌等等的銀屑病人而調整治療方案。唯生物製劑的費用一般較為昂貴,病人須考慮是否能長期使用等。相關新藥物仍在研發,期望「推陳出新」達到「多功能」成果效益。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0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