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預防及治療

劉巨基醫生
香港大學中風研究及預防組主任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兩種。約有70%的病例屬於由腦血管栓塞所致的「缺血性」中風;而通常較嚴重的「出血性」中風,則指腦血管破裂(俗稱「爆血管」),兩種中風都會導致血液無法供應腦部,造成腦細胞壞死。即使患者能保存性命,嚴重可引致身體殘疾或吞嚥困難等情況,對病人和照顧者構成沉重負擔。

現時中風是香港第4號及全球第2號「殺手」。全港每年約有15,000個中風新症,患者更有年輕化的趨勢。

要預防中風,大家應從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著手,注意日常飲食,並保持恆常的運動習慣。此外,心房顫動亦是中風潛在風險之一,病人會因血栓導致心跳不規律,有此問題的患者必須多加注意。

近年關於中風的防治教育,經常會提到「談、笑、用、兵」這個口訣。「談」是指表達或說話出現困難、「笑」是指面部表情顯得不對稱、「用」是指手部乏力,這三項都是中風的表面徵狀。「兵」代表假如突然遇上這些情況,就要立即致電999求助。治療中風要爭分奪秒,病人必須以最短時間入院,以減少腦細胞因缺氧而受損,並增加康復機會。

中風病人入院後會先接受電腦掃描檢查,以便醫生掌握腦部損害的情況和血管阻塞的位置。如屬缺血性中風,會安排適合的病患者接受溶栓治療,注射強力的針藥以溶解血栓,或利用導管介入動脈吸走血栓,這兩種治療必須在發病後4.5-6小時內進行。

港大醫學院在今年五月,推出專門為中風病人及其照顧者而設的「風起航」手機程式,提供一站式平台,幫助病人管理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據,並提供社區資源如復康中心的資料,方便他們尋求地區上的支援。

欲了解更多資訊,可參加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於9月11日(星期六)舉辦的 《醫研薈萃:認識常見腦科疾病 - 中風及柏金遜症》網上健康講座。詳情請致電2255 3749查詢,或登入直播網頁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1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