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輔助內窺鏡 準確度高助減癌變風險

梁偉強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科硏)
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
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教授(腸胃學)

人工智能(AI)在醫學上的應用日趨普及。在內窺鏡檢查方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約四年多前聯同本地初創企業共同硏發電腦輔助偵測(CADe)技術,提升大腸內窺鏡檢查的質素和效益。

傳統大腸鏡單憑醫生肉眼檢查,有機會因視覺上的盲點或疲勞,而未能發現及清除所有瘜肉。比起肉眼檢查,CADe技術可以準確地識別出更多瘜肉,減少瘜肉演變成癌症的機會。在檢查的過程中,當CADe偵測到瘜肉,會在熒幕上以色框標示瘜肉位置,同時憑瘜肉的形狀及黏膜增生的情況,分辨瘜肉屬於良性或惡性的機率,並即時將瘜肉切除。CADe亦可為整個內窺鏡程序進行品質管理,提示醫生在檢查時有否遺漏腸道任何部分,或出鏡時間是否太快等。

在本港,CADe技術應用於大腸內窺鏡已差不多兩年,有關設備亦不斷改良。雖然檢查時若發現更多瘜肉,醫生與病人或會因此花上更多時間,成本亦有所增加。但新技術確實能夠降低以後患癌風險,對人類健康有莫大裨益。而在國內,因胃癌病例較多,當地亦開始發展AI輔助胃鏡,幫助醫生及早發現患者胃部的癌症病變。

人工智能發展迅速,應用廣泛,「AI會否取代人類」成為熱烈討論話題。就內窺鏡檢查來說,人工智能屬輔助角色,仍須由醫生控制內窺鏡,暫時未能達致「無人駕駛」,亦暫時未能取代醫生在進行內窺鏡瘜肉切除的角色。

原文網址:醫健:醫健寶庫:人工智能輔助內窺鏡 準確度高助減癌變風險 | 東方日報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30415-0415_00176_044/